抹茶的歷史你了解嗎?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抹茶的歷史你了解嗎?

提起抹茶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抹茶餅干、抹茶蛋糕、抹茶拿鐵、抹茶冰淇淋……各種抹茶美味讓人垂涎欲滴。但你真的了解抹茶嗎?


抹茶起源于中國,六朝時已見蹤影,隋唐時日趨成熟。


根據(jù)三國魏時張揖《廣雅》載:

荊、巴間采茶作餅,調(diào)煮飲用茶時,先要炙茶,爾后要“搗末置瓷器中”,意為要把茶葉搗成細末后放在瓷器中煮。


這種將茶搗成的“末”,可以說是抹茶的早期蹤影。


唐時煮茶飲用時,先要炙茶,然后是碾茶羅茶,隨后便是煮茶


碾茶,則是將茶碾成“細米狀”,即半粒米大小。


從制茶需搗成“顆粒狀”,煮茶需碾成“細米狀”表明,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時,中國已可見抹茶的蹤影。


——《茶經(jīng)·五之煮》記載


宋元時飲茶方法由唐時的煮茶進入到宋時的點茶。


點茶時,要將餅茶磨成粉末,然后過羅取其粉,再入茶盞調(diào)成膏,最后就是“點茶”,使盞中泛起“湯花”


由上可見,宋代碾茶用的是茶磨,要求茶葉呈“粉狀”,這與現(xiàn)今人們所說的抹茶是相一致的。


抹茶的制作工藝極為講究。有定義說:


抹茶,即用遮陰覆蓋栽培種植的茶葉鮮葉,不經(jīng)過揉捻工序即干燥加工成的碾茶,用茶石磨碾碎的微小粉狀。


碾茶是抹茶的原料,碾茶生產(chǎn)主要有兩個要點:


一是茶園遮陰覆蓋,以生產(chǎn)出“色綠味鮮”的抹茶。鮮綠茶葉采摘前遮陰20至25天,鮮爽成分的氨基酸可以抑制澀味成分的茶多酚變化。


二是加工時不揉。鮮葉采摘后蒸汽高溫殺青,殺青后不揉直接進入干燥工序,加工成的就是碾茶。


與其他茶相比,抹茶將茶葉的全部成分都飲用或食用,不像茶葉沖泡僅僅飲用溶于水的水溶性成分,這樣很多不溶解于水的營養(yǎng)成分,如維生素E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K、纖維素等能夠最大程度上保存下來。

來源:科普中國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)